主页 > 清军秘史 > 清军战术:能打赢就是好战术

清军战术:能打赢就是好战术

2024-04-01 22:30

1  鸦片战争前,大清帝国(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期间以康熙、雍正、乾隆称为盛世。但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政治日渐腐败。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相继爆发白莲教和天理教等农民起义。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对清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学习使用国外科学技术,发展工业和铁路运输业,开始电报通讯,发展教育培养多学科人才;同时也成立了以鞍山及汉阳等地为主的新的军事工业,逐步改进清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其间清朝在西方人的帮助下成功消灭太平军。这里讲述的是大清帝国游击署两广督标军队在广东东江地区消灭太平军残余部队及在海南岛五指山十八垌平定黎苗暴动的史实。

2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发生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首领洪秀全为不及第秀才,以拜上帝会为名,纠集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举行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威震江南,不久定都南京。但太平军领导层贪图享乐,利益熏心导至内讧。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相救。9月初,杨秀清及其部属数万人被韦昌辉残杀。翼王石达开至安庆,召集部众4万,起兵讨韦,最终北王韦昌辉于11月2日被杀。满朝文武官员迎石达开到京辅政。洪秀全由于杨秀清、韦昌辉事件而惊魂未定,对石达开表现出极不信任。石达开于1857年5月负气出走,率数万将士脱离天京。1863年6月25日,兵败大渡河边。1864年7月,天京城被清兵攻破,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忠王李秀成于7月22日被俘,8月7日被害。幼天王在10月被俘,11月在南昌遇害。还有部分活动于江浙一带的太平军,在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等带领下,转战于江西、福建等地,最后于1865年5月与11月两次转入广东东江地区的嘉应州(今梅州)。太平军本来就是缺乏文化、素质不高的穷苦民众组成的军队,组织纪律不严明。太平军从江浙一直败退至东江,一年多时间大量减员,早已成为流寇,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原来受欢迎的太平军成了土匪,被民众称为太平贼。真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3 1865年,时为广西提督(同治元年即1862年任命,1864年正式上任)的冯子材赴广东东江督办军务,指挥剿灭太平军残余部队。太平军残部于夏季及冬季先后两次进入嘉应州。嘉应州(今梅州)位于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界处,也就是东江支流上游与梅江上游地区。该地区的居民为客家人,原先比较拥护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当地不少地方山高林密,利于军队的隐蔽,群众基础也较好,所以太平军就选择嘉应州为落脚点。冯子材到了东江立即调整军事部署,配合友军全力围剿太平军。十几岁就从军并且跟随冯子材的陈才业当时是冯子材的贴身护卫,年纪22岁。据老前辈讲,其中有一次,冯子材部派探子(如今称为侦察员)进行侦探,发现太平军行踪及基本情报。冯子材派人联系友军,陈才业主动要求前去。天刚黑,陈才业背上双刀,带上几个人就出发了。他们经过一番辛苦,联系上友军,天亮前赶回来向冯子材报告。清军两面合力围剿太平军,获得胜利。还有一次,太平军被清军追剿,钻进一大片竹蔗地。冯子材劝太平军归顺大清、回家种田。太平军依仗竹蔗地的有利地形,拒不投降,还百般羞辱,破口大骂:“你们这帮乌龟王八蛋!有本事就进来!看看谁怕谁!”冯子材命令清军向竹蔗地的太平军发起攻击。太平军善于丛林战,待清军进入竹蔗地,居高临下泼撒泥沙。清军被顺风飞来的沙尘袭击,睁不开眼,被太平军打的落花流水。清军伤亡很大,退出竹蔗地。冯子材发火了:恶有恶报,血债血还!一怒之下竟然下令放火烧毁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竹蔗!太平军在烈火中咒骂、挣扎,没有一个投降的。太平军全部葬身火海,一个不剩,体现出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南海潮歌 [http://www.nanhaichaoge.com]
本文地址:http://www.nanhaichaoge.com/a/qingjunmishi/2014/0919/317.html


标签: